2007年9月20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一版: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亮丽的普法风景线
本报记者 仇健 通讯员 沈兴龙

  就在台风“韦帕”袭击我省之前,德清县武康镇农民老张的手机里收到了一条短消息,说如果参加了保险,房子在台风中受损,可以得到一定的赔偿。这是武康镇司法所通过农民信箱网络平台发给农民的一条普法短信。
  农民信箱原是用来发放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信息、气象消息的网络平台,在武康镇拥有2000多农民用户。今年2月,原来在武康镇农办管理该网络平台的副主任姚洪乾调到镇司法所担任所长,把这一平台带到了普法战线。“何不通过农民信箱平台上的手机网络,把普法短信发到农民手里呢?”今年6月,姚洪乾将这一设想变成了现实。
  为了让普法短信更有针对性,姚洪乾将2000多农民用户分成了不同类型,对镇里和村里的干部以政策信息为主,对种粮大户则更多地宣传合同法、土地承包法等和他们切身利益有关的信息,对农业专业合作社成员就发送一些《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等法律法规。
  翻看老张的手机短信,记者看到普法的短信还真不少,而且内容紧跟时事变化。考虑到《物权法》即将实施,司法所发出了“保护农民切身利益的《物权法》从10月1日开始实施……”得知村里发生了邻里纠纷,司法所发出了“学法守法,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今年8月,老张的儿子打算出门务工,这时他收到了司法所发出的“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劳动合同法》即将实施了……”老张说:“以前镇里开展普法宣传曾请老师来上过课,虽然面对面的授课很生动,但需要特地腾出时间去听。今年司法所通过农民信箱给我们发普法短信,特别方便,特别及时。
  姚洪乾告诉记者,今年已累计有两万多条短信发到了农民朋友手里。
  农民是“五五”普法的重点对象,他们的文化水平有高有低,接受能力也有不同,普法的形式很有讲究。省司法厅法制宣传处处长秦小平说,光给农民上大课显然已经不够了,要结合农民生活、生产、工作的实际,采用更灵活多样的形式。他们一直鼓励普法工作能够有所创新,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寓教于乐中增强法律意识。这次德清县武康司法所给农民发送普法短信的形式无疑给普法工作开创了一个新渠道。秦小平说,创新虽然很难,但他仍鼓励各地普法办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形式,为普法工作添砖加瓦。
  有关人士指出,农村普法任重道远,形式尤须创新。随着网络的普及,可以开通普法远程教育,打开电脑点点鼠标,普法信息就到了老百姓面前;随着手机短信的出现,可开普法平台,让更多的普法信息进入寻常百姓家……